6月13日,廣西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教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桂林喀斯特冠巖景區舉行,旨在充分展示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進一步增強公眾保護意識。同期,“小手拉大手 共同守護世界自然遺產”宣教活動在陽朔縣葡萄鎮中心小學開展。
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專家開展《一滴水的旅行》科普講座,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機理。研學團隊開展冠巖洞穴探秘、喀斯特水溶相互實驗、遺產保護行動等沉浸式體驗,深化青少年對喀斯特科學價值的理解。與會單位及青少年代表深入分享,熱烈討論學習心得。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2年通過,2025年是中國加入公約40周年。早在2014年,廣西桂林、貴州施秉、重慶金佛山、廣西環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與云南石林、重慶武隆、貴州荔波共7個地方共同組成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
近年來,桂林為推進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在管理機制方面深化漓江管理改革,在生態治理方面實施治亂、治水、治山、治污等“四治”工程,在旅游提質與民生改善方面出臺《漓江5A級旅游景區規劃》、創新多線路主題游船及講解員分級管理模式等,取得顯著成效。2024年,桂林喀斯特入選世界地質遺產地,漓江獲評全國美麗河湖治理案例及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為全球遺產地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本次活動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主辦,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陽朔縣政府、桂林市林業和園林局等單位協辦。(果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