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自然資源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自然資源部著力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構建,通過7年不懈努力,完成了空間規劃體系的系統性整體性重構,“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已基本形成。
自然資源部牽頭編制完成我國首部“多規合一”的國家級國土空間規劃——《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已于2022年10月由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結合《綱要》編制,自然資源部完成了全國“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劃定18.65億畝耕地和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陸域和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遏止城鎮無序蔓延,加強城鎮開發邊界內部城鎮空間功能結構優化,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同時,推進重要區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京津冀、黃河流域的國土空間規劃已獲國務院批復實施,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土空間規劃已進入報批階段,中部地區等區域正在加快編制。部分超大特大城市正在結合實際開展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
自然資源部持續完善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監督。全國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基本批復完成,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這個“1”的基礎上,各層級統籌和綜合平衡各行業專項規劃空間需求,形成“1+N”的工作格局。最近,自然資源部正在重點推進耕地保護、國土綠化等自然資源領域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在“一張圖”上統籌協調耕林關系,消除矛盾,探索存量地區、新區、鄉村地區、自然保護地、海域海島等不同類型不同地區的詳細規劃,特別是城市存量空間盤活優化的詳細規劃編制方法,加強規劃與土地政策融合創新,服務城市更新實施運營維護,更好適應市場環境的需要。同時,推進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轉型,促進從“靜態管理”到“智慧治理”。
當天的新聞發布會還解讀了新修訂的《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新版《規程》已于日前印發施行。此次修訂,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改革精神需要,滿足動態完善規劃、國土空間治理“數智化”轉型的需要。
新版《規程》重點圍繞提高城市的宜居性、韌性和智慧水平,調整完善了評估指標和評估重點,更加關注人民群眾的實際感受,比如,把“15分鐘社區生活圈”評估提級為各城市的必選動作,分項對人均公園綠地、自然文化遺產數量等開展定期體檢評估,引導城市及時補齊短板,促進各類設施供給充分、布局優化,努力為人民群眾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吳兆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