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我國最北端的生態屏障,大興安嶺漠河林業局中心苗圃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加速推進保障性苗圃建設。這座現代化苗圃規劃總面積1256畝,一期工程已建成840畝核心生產區,年產各類苗木1500多萬株,為大興安嶺生態修復工程提供堅實種苗支撐。
苗圃在育苗技術領域采用“雙軌并行”培育模式,以“精準化+規模化”生產體系,有效破解高緯度地區育苗難題。針對興安落葉松等鄉土樹種,苗圃采用輕基質容器育苗技術,使苗木成活率提升15%、生長周期縮短1年。對西伯利亞紅松等珍稀樹種,則創新應用變溫快速催芽技術,顯著縮短發芽時間,并確保出苗率達標。
在生產管理方面,苗圃構建起“四維協同”機制。通過“黨建+生產”深度融合,苗圃組建了黨員技術突擊隊,攻克煉苗抗逆性難題。同時,運用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400畝作業區精準灌溉。苗圃還建立了苗情日報制度,每日監測5000余株樣本生長數據,并創新“錯峰生產”模式,于6月初集中完成西伯利亞紅松移苗作業,較傳統周期提前15天。
最新數據顯示,依托保障性苗圃培育的優質苗木,漠河林業局已累計完成生態修復造林73.89萬畝,推動區域森林覆蓋率提升至92.47%。 (許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