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沅陵縣有“三湘林業第一縣”的美譽,全縣森林覆蓋率76.2%、林地面積730萬畝。為嚴格守護好優勢生態資源,沅陵縣創新構建防火體系,實現連續5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
沅陵縣強力推進鄉鎮森林防滅火能力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防控網絡,建立“黨委領導、黨政同責、部門協同”責任體系,并實施“五級包保”責任制,實現了防火責任精確劃分。全縣選聘1279名生態護林員,劃定責任區域,制定生態護林員工作成效突出獎勵方案,激發護林員工作積極性。
同時,全面推行林長制,將森林防滅火工作納入林長制考核體系,明確縣鄉村三級林長職責。建立專業森林消防隊伍1支、半專業森林消防隊5支,指導各鄉鎮、村均成立10—30人的森林消防應急隊。護林員自發組建森林防滅火銅鑼宣傳隊、摩托車宣傳隊等。每到清明、春節等關鍵時間節點,組織縣鄉干部、護林隊伍開展林下可燃物清理專項行動,實行全方位、無死角的除草與枯枝落葉清理,打通隔離帶。
基礎設施完善是防火的重要支撐,沅陵縣加大森林防火通道、隔離帶、消防蓄水池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成29處森林防滅火物資儲備庫,配備消防車、灑水車、高揚程泵等裝備,實現了鄉鎮物資配備全覆蓋。創新“以水滅火”技能比武機制,21個鄉鎮年均開展實戰演練50余次,確保隊伍“拉得出、沖得上”。實施林火阻隔系統與森林消防水池兩年建設方案,建成生物防火林帶406.16公里、隔離帶365.5公里、防火道68.85公里。2024年國債項目新增阻隔帶85.96公里,形成覆蓋自然保護區、國有林場的閉環防火網。全縣建成防火瞭望塔10座、林區公路5200公里,打造“半小時應急響應圈”。
科技賦能顯著提升了防火效能,沅陵縣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在全縣建立起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在重點林區、入山道口等關鍵部位安裝高清攝像頭142個,實現對森林火情實時監測、智能識別和自動報警。無人機常態化巡護有效彌補監控盲區和人力難及區域的監測短板,數字化巡林系統上線兩年來,火情發現效率提升70%,違法行為查處響應時間縮短至30分鐘。
創新模式是沅陵防火工作的突出亮點。在全市率先推行林業與供電公司協作,制定《沅陵縣林業局、國網沅陵縣供電公司“一廊一帶”建設協議》,將高壓線走廊治理寬度從5米擴展至10米,置換種植油茶生物防火林帶。2023年試點建設12公里輸電線路油茶帶,成活率達93%,既解決線樹矛盾,又為農戶創造每畝1000元的收益。
推廣“林電共建、防火營收”模式,將953.7公里適宜線路納入油茶規劃,打造示范帶,并通過“砍青工資+政府補貼+長期收益”三重增收渠道,實現了防火與增收雙贏,此模式被國家林草局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國推介。
沅陵縣通過創新森林防滅火工作模式,實現了從“被動撲救”向“主動防控”轉變,促進了林長制與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有效破解責任落實難題,實現了森林火災發生率顯著下降,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黃海生 田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