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7個植樹節到來之際,重慶市通過創新構建公益性苗木保障體系,為全市國土綠化行動注入強勁動能。今年春季,110萬株優質苗木通過“訂單育苗+精準調配”模式,正源源不斷分送到20個區縣的造林一線。
近年來,重慶市按照《林草種苗“十四五”發展規劃》要求,緊扣國家“雙重”工程和油茶三年行動部署,建成保障性苗圃20個。通過輕基質容器育苗技術,使木荷、楨楠等鄉土樹種成活率大幅度提升。“這種容器苗自帶營養土球,就像帶著移動食堂上山,較傳統裸根苗更容易存活。”在重慶市北碚區翡翠山公園植樹現場,技術人員指導志愿者科學栽植。
“以前愁樹苗、愁技術,市林業局通過‘訂單育苗+志愿服務’模式,徹底解決了這個棘手問題。”重慶市童家溪鎮林業負責人展示著剛收到的200株鵝掌楸。重慶市通過建立“需求申報—智能匹配—跟蹤服務”機制,讓基層單位苗木供需完成全流程對接。在今年植樹節期間,全市已為近50個鄉村振興重點鄉鎮免費配送苗木71.18萬株,節省基層采購成本330余萬元。
重慶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質量提升行動,積極推行公益性訂單育苗機制,不斷強化社會良種壯苗意識,激發了廣大群眾植樹造林熱情。未來,將加大保障性苗圃建設力度,讓更多重慶良種扎根巴渝大地。 (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