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柯牙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與溫宿縣東北洪積臺地上,地處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緣,是新疆重點風沙源地。
昔日,這里土壤貧瘠,溝壑縱橫,鹽堿嚴重。每到季風季節,沙起塵飛,遮天蔽日,影響阿克蘇幾十萬人民的生產生活。
今日,這里變沙害為沙利,探索出了一條“引洪淤灌改土壤、栽植果蔬促增收”的治沙新路,構建了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創造了人進沙退、瀚海變良田的生態奇跡。
柯柯牙綠進沙退
在多年的治沙實踐中,阿克蘇地區逐漸探索出溝植溝灌壓堿造林、戈壁引洪淤灌造林等治沙綠化方法,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溝植溝灌壓堿造林:按照“整地—開溝—灌水壓堿—挖坑栽樹—灌水—撫育管護”流程,采取開溝植樹的方式,開展春季造林、沙壤土秋季造林和黏土、鹽堿土冬季壓堿。
戈壁引洪淤灌造林:每年6—8月洪水來臨之前,在戈壁沙地隔帶開溝,溝深度40厘米,引進含泥沙量高的渾濁洪水,讓洪水自由下滲,泥沙沉積在流沙和戈壁表面。待到溝里的泥沙淤積大于20厘米后,挖種植坑種植核桃、楊樹、杏樹等。
歷經近40年的努力,目前阿克蘇地區柯柯牙等5個百萬畝荒漠綠化工程累計完成人工造林522.24萬畝,其中經濟林占比達38.3%,成功逼退“沙魔”進攻,換來今朝瓜果飄香。
如今,在阿克蘇地區數百萬畝特色林果中,有蘋果、核桃、紅棗、香梨、杏、葡萄等多個果品。林果生產示范基地、果品精深加工企業數量持續攀升,林果業發展不斷提質增效,經濟林比重的加大和政策優惠不斷持續,進一步增強了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如此良性循環,經濟增收有效反哺了整個阿克蘇地區的綠化進程。
一部綠色發展史,幾代薪火傳承人。艱苦卓絕的治沙事業孕育了“自力更生、團結奮斗、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柯柯牙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阿克蘇人續寫中國治沙故事。(趙向往 尹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