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小興安嶺林海綠色醉人。
在金山鹿苑景區,游客推窗就能看到梅花鹿,走到林間即可與鹿互動。在嶺尚十年民宿,學生們在游玩中感受著森林文化。在伊春森工岐黃康養中心,老年人來此避暑康養,享受著定制餐食和個性化診療服務。
金山鹿苑 徐凡攝
“伊春的康養魔力在于,每個年齡段的游客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森林處方。”黑龍江省伊春市文廣旅局副局長王曉微說。
伊春在全國率先提出“森態旅居型城市概念”,綜合打造“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城市旅游品牌。目前,全市共有252處旅游康養資源單體,有集頤養、照料、康復于一體的專業養老機構108家,還有融度假休閑、鄉村旅游、生態農業于一體的181處民居民宿,形成了養游一體的多元旅游業態。
夏天,游客來到伊春,將會體驗別樣森林療愈。
體驗多元“森系”民宿
“這里的民宿環境很好,四周都是森林,早上起來森林散步、聽聽鳥鳴,感覺大自然在治愈著我,使我從緊張的工作中放松出來。冬天,我會再來一次。”筏喻自然農法生態村民宿住客趙女士說。
伊春是全國重點國有林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擁有400萬公頃浩瀚林海,森林覆蓋率達83.8%。近年來,伊春市利用閑置民房改造建設民宿,接待能力快速增長。全市現有特色民宿181家,服務體系完善。
伊春民宿處處體現著林區文化。
東北特色地窨子休閑庭院 徐凡攝
“我們有幾間民宿的建設風格是林場工人曾經居住的地窨子,里面是燒火炕的榻榻米,游客可以在農場采收蔬菜,用柴火鍋做飯。”筏喻自然農法生態村項目經理劉海洋表示,很多北京、廣州、香港等地的游客前來,只為感受原生態的森系風光。
美溪鎮蘭新林場的不少房屋也煥新成為“林區主題”民宿。柏雅小居內,伐木工具化作裝飾藝術。“我是個林二代,做民宿就是想把林區的老物件和特產融合在一起展現給游客。”該民宿負責人劉霞表示。
伊春圍繞鄉村、林場“雙振興”,正著力培育一批農家田園型、山居體驗型、林區文化型民宿項目。
伊春還將投資建設滿足年輕中高端客群的民宿集群。伊春森工集團已經確定五營、上甘嶺、新青等林業局公司作為第一批重點發展旅游民宿區域。
開出“老少”專屬處方
昆蟲旅館夜探夜行、森林植物科考、森林騎行之旅……這個暑假,嶺尚十年民宿設置了豐富的研學課程。“這次研學令我很驚喜,研學并不是一個流程性、刻板性的活動,而是以學生們的快樂和體驗感為重點。”學生宋思遠表示。
“研學活動已成為大家親近自然、增長見識的熱門選擇。我們依托伊春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開展四季特色研學課程,設置了美育、食育和木工三大主題教室。”該民宿負責人曹紫微表示。
森林騎行 嶺尚十年民宿供圖
伊春森工岐黃康養中心內,北京來的劉先生正在活動室里打乒乓球。這兩年,每年夏季,他都準時來到伊春避暑康養。每天去閱覽室讀書,或去打打太極,或到山林中轉轉,感受下習習山風和草木清香,生活愜意又充實。很快,老友們也將來到這里。
圍繞“一老一小”,伊春精準分層康養線路體系。
伊春著眼于不同群體老年人需求,積極打造集頤養、照料、醫療、康復等功能于一體的高中低端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精細化服務。目前,全市正在運營的養老機構有92家,床位近7000張。
伊春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旅游體驗,大力開展研學旅游。伴隨著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種群數量穩步上升,自然研學和科普研學課程每年接待學生游客已超過5000人次。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配套打造的“嘉蔭北國恐龍樂園”成為全國恐龍愛好者的新寵。朗鄉東山公園的“鳥叔”李臣,和森林中的鳥類打成一片,朗鄉借勢推出的“鳥叔”喚鳥體驗項目人氣火爆,年均接待游客上萬人次……同時,全市20余家省、市級研學教育基地(營地)常年組織生態研學活動。
從精細化服務到深度康養體驗,伊春的康養旅居服務正向著專業化、個性化、多元化的方向邁進。
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花費分別增長53%、76.2%,創歷史新高;今年1—5月,分別增長26.6%、33.7%,部分熱門療養機構甚至需要提前半年預定,旅游產業展現出巨大潛力。
推出夏季“百日行動”
7月1日起,伊春市推出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動”,秉持“一區一縣一特色”的森系活動理念,在全市范圍精心組織82項文體旅活動。
王曉微表示,伊春還有30余項文旅康養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溪水森林康養基地的樹屋療愈區、嘉蔭太平島的江島康養聚落、九峰山養心谷的森林運動公園都將在旅游旺季到來前建成開放。
九峰山養心谷 伊春市委組織部、伊春市委宣傳部供圖
伊春森工集團文旅部副部長朱明紅說,集團按照全市夏季旅游“百日行動”部署要求,深化“旅游+”融合發展模式。一方面推進“旅游+康養”,開發森林瑜伽、冥想體驗、負氧離子監測等療愈項目,串聯森林步道與溫泉療養資源,聯合醫療機構合作推出“康養套餐”。另一方面挖掘“旅游+文化”內涵,將鄂倫春族民俗文化、東北抗聯紅色文化融入旅游場景,設計沉浸式體驗活動。同時,發力“旅游+體育”,依托紅松原始林、“兩營一宿”等資源,開發自行車騎行、森林徒步、林海穿越等低碳旅游產品。
集團還針對家庭客群、年輕群體、銀發族等不同受眾,精準垂直設計旅游線路,并統籌各林業局公司資源,推進20個文旅項目高標準落地。今年,“林都號”和“伊春號”旅游列車將繼續開行,旅游市場持續擴容。(徐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