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下旬以来,受全市大部地区降水较往年增加1倍、气温较常年偏高0.8℃等因素影响,草原蝗虫在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乌拉特前旗局地发生。草原蝗虫发生后,巴彦淖尔市立即成立4个调查指导小组,会同旗县第一时间深入现场监测、指导防控工作;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积极调配药械,组织开展防治,已完成防治1.28万亩,防治区内虫口密度明显降低,防治成效显著。
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全市特别是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2个牧业旗县和乌拉特前旗、磴口县2个半农半牧旗县利用旗、乡、村三级监测体系,进一步摸清草原蝗虫危害种类、面积、程度等基本情况,动态掌握其发生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布林草有害生物生产性趋势预报12次、中长期预测预报8次、虫情动态25条,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强化物资保障。全市提前下达中央及自治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资金294万元至旗县,已全部到位,同时重点旗县积极向当地政府及财政申请防治资金。市县两级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机构统筹调配储备农药9.8吨、大型喷雾器械4台套、无人机20架,并同当地植保公司和两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联系,确保灾害发生时能第一时间高效高质开展防治作业。
三是强化宣传培训。充分利用自治区在巴彦淖尔市举办全区林草生物灾害防控宣传周启动仪式的机会,设立展板27块、悬挂条幅10条、展出标本10套、播放视频4部、发放资料1000余份,提升了公众对生物灾害的认知水平。全市累计开展常规业务、基层专题及“三北”工程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20次、培训500人次,同时派出业务骨干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自治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知识竞赛,进一步提升了防控队伍业务能力水平。
下一步,全市将密切关注草原蝗虫发生发展趋势,做到防治药品、防治器械、防治措施、防治宣传“四到位”,及时有序开展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全市林草资源安全。